防灾减灾救灾,我们一直在行动
——第九大队勇做吉安地区防灾减灾救灾“急先锋”
防灾减灾救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近年来,第九大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局党组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公益职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担负起吉安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保障工作,彰显新时代地质担当。
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每年汛期,是第九大队地质灾害应急突击队最忙碌的时候。
“刚刚接到通知,因近期的强降雨天气,遂川县银山村一农户屋后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我们要马上赶到受灾现场进行实地调查。”2024年5月4日晚上8时,大队调查勘查公司党支部书记周文亮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连夜奔赴灾情现场。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到达现场后,周文亮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对受灾点进行详细的排查,圈定了隐患范围,提出紧急撤离等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像这样的地质灾害隐患应急调查和巡查排查工作,第九大队在吉安市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吉安市属中亚热带山地丘陵区和多雨区,是暴雨型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地质灾害隐患分布面广、点多且分散。已查明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约1.1万处,散布全市各县(市、区)。
近年来,第九大队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汛期“三查”工作,派出调查组160次、技术人员300余人次;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028个、切坡风险点55个;应急调查地质灾害点100个,提交应急调查报告89份;完成了吉安市多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基层防灾能力建设、1∶5万和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等工作,为吉安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抗旱打井找水,无私援建情系三农
“出水了!出水了!”“马上要到春耕了,这会儿灌田浇地不愁没水了。”安福县赤谷乡书山村打井工地传来阵阵欢呼,看着井口喷出汩汩泉水,村民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钻井出水
今年3月,第九大队接到安福县自然资源局及赤谷乡人民政府的求助后立即行动,技术人员经过5天连续奋战,为书山村援建了一口抗旱井,解决了当地用水难题,获得了该村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作为吉安地区抗旱找水技术支撑服务单位,第九大队一贯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响应我局立足公益服务、发挥地质队伍自身技术优势、缓解地方旱情的号召,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了解各地抗旱用水需求,全力配合、共同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截至目前,第九大队共出动技术人员30余人次,调动钻机10余台。已成功建成抗旱井7口,日出水总量近3000吨,解决了吉安地区6个乡(镇)和行政村2000余人的饮用水和1800余亩农田灌溉用水,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助力地方政府打好打赢抗旱这场硬仗。
搭建数字平台,让“远水”能解“近渴”
防治地质灾害,守护群众平安,科技的力量必不可少。
地质灾害巡查巡检及协同会商平台,是第九大队为更好服务吉安地区建设上线的一款集地质灾害巡查巡检及协同会商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也是该队地质工作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转变。
地质灾害巡查巡检及协同会商平台
该平台以“一图、一库、一平台、多场景”为整体架构,整合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各类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三维可视化、物联网等新技术,形成的“空天地一体化、部门数据一体化、二维三维一体化、预警决策一体化”地质灾害智慧化风险防控综合应用平台。通过GIS地图、影像、音视频、多媒体等形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展示出地质灾害点实景全貌,构建实时、多方在线的协同会议,让指挥决策人员和地灾专家快速了解各个地灾隐患点实时情况,有序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开展科普培训,提升基层防灾能力
近年来,第九大队借助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防灾减灾日宣传周及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会同当地政府,不断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深入校园、社区和乡村,全方位、多渠道普及地质灾害防范避险知识,增强了人民群众和在校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了自救互救能力。
科普宣传
自2022年以来,大队先后开展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23次,发放宣传册4000余份;开展专业技术培训10次,参加人数680余人;组织地质灾害技术保障应急演练13次,参加人数近2000人次。
“防灾减灾救灾,我们一直在行动”。第九大队将持续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大力弘扬江西地质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切实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在实处,为吉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质力量。
(第九大队 邓俊辉 孙航)